近日,中國南京耶魯大學—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觀察發現,我國城市中每天細顆粒物最低的時候是下午,而最高的時候是晚上。研究人員對中國190個主要城市空氣質量監測網絡的數據進行了分析,揭示了空氣污染物PM2.5(直徑小于2.5微米的顆粒物)在空間、季節和每天不同時間段的變化。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《科學報告》。
我國從2013年底開始運行全國性的空氣質量監測網絡,即使用950個監測站監測190個城市的空氣質量。該中心通過分析2014年4月到2015年5月間的空氣質量監測數據,發現PM2.5的濃度季節差異顯著,冬季最高,夏季最低,并且在此一年觀察期內,190個城市中只有25個能滿足中國國家空氣質量標準。
此次分析表明,中國北方的PM2.5濃度普遍高于中國南方。研究還認為,中國西北部和中西部春季PM2.5濃度較高,主要是由周圍的沙漠帶來的;而中國東部秋天的高濃度PM2.5是由收獲季節開放式燃燒生物質能源導致的。另外,研究表示每天下午的PM2.5濃度最低,這可能是由于風速原因;而晚上的PM2.5濃度最高,很可能是人為排放的結果。